中国梦既是强国梦,也是让每个年轻人创造美满人生的梦。在义务教育阶段,教育者有一份责任,“面向全体,不失一生,让每一个学生发光”。一人向隅,举座不欢,中国梦不能冷落了平民子弟,听任他们的才华和抱负像乡间野草一样自生自灭。
我所在的中学,位于首都核心功能区,有初高中学生近3000人。学生在家庭背景、学业基础、个性志趣等方面丰富、多元,如何统筹兼顾学生的特点,是我们面对的一个困难。
践行“有教无类”的教育思想,首先要提倡多元化的发展方向。有次会议上,一位领导同志念出两份名单。第一份名单中有傅以渐、王式丹、林召棠等名字,现场一阵沉默。第二份则是洪秀全、顾炎武、蒲松龄等名字,现场回应显然热烈得多。其实,第一份“无人知晓”的名单是科举状元,而第二份“家喻户晓”的是落第秀才。这告诉我们,如果在科举“正途”之外,没有多元化的发展通道,中国文化势必会落寞很多。
所以,学校教育不仅要为拔尖学生成长设计“精英路线”,而且要为广大普通资质的孩子提供再造机会,实现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”的教育伦理。学校应尊重差异,提供适切性的优质教育,既培育适宜高端人才基础性成长的沃土,又构筑适宜合格公民健康成长的乐园。
上世纪50年代,曾经有苏联教育专家访华,看着手表自豪地说,此刻全苏联某年级学生都在上什么课。这样整齐划一的教学方式,其实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。为了照顾各个层次的学生,我们提出了“做有层次无淘汰的教育”。培养尖子生,带动中间生,关注临界生。让优秀学生冒尖、拔萃;让普通学生走出普通、超越平常;让后进的有潜力学生少一些遗憾,多一些校园生活的成功体验。
秉持“经营好每一个学生”的理念,我们制定了“底端统一,高端开放”的教学策略,从最后一名学生出发设计教学。我们开发出100多门艺术、体育模块等选修课,让学生自主选课、走班上课。在惜时如金的中学阶段,我们排除万难,每个星期二下午,让同学们自由地海量阅读。一个学年,孩子们能上35节这样的静读课,每个学生平均阅读约85万字。
变同质发展的教育为差异发展的教育,变部分学生发展的教育为全体学生发展的教育。我们不仅重视有多少学子走进国内外名校,也同样夸耀多少学子成为各类社区活动的志愿者。
近年来一些高校发生同窗相残事件,网友调侃要“感谢同学不杀之恩”,从反面警示:中学教育不能只看成几门基础课程知识的速成,还应该提供“有滋有味、有血有肉、有载体”的人文教育。要培养学生大爱精神、感恩情怀,合作与分享、交流与沟通的能力。我们让高年级优秀学生以勤奋和正气去引领学弟学妹;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老师当导师,导师“导向、导心、导学、导行”。
习近平同志提出,让每个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,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。对教育工作者而言,让不同的孩子通过自身的努力,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,不但关系到他们人生之梦的实现,也关系教育强国梦的实现。(作者为北京171中学校长陈爱玉)